大河网讯“咯吱——咣、咯吱——咣……”一大早,河南省武陟县龙源街道小徐岗村就有机杼声响起,该村的“织女”们已经坐在织布机前开始了一天的劳作,“徐岗粗布”的品牌也在飞梭走线中渐渐打响。今年以来,武陟县始终坚持“乡村振兴,人才是关键”理念,在盘活用好乡土人才资源上下功夫,不断发掘各方面的“田秀才”“土专家”,把乡土人才资源最大限度地转化成乡村振兴新优势。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,小徐岗村布艺人才得以重新焕发生机。小徐岗村纺花织布产业已有数百年历史,如今依然有多名农村妇女从事此项产业。如何将这些“能工巧匠”的能力发挥出来?如何让因疫情影响收入减少的农户增加收入?如何把滞销的床单卖出去?一直是龙源街道党工委和小徐岗村两委的“心头病”。5月,街道党工委和村两委带着这个问题,组织党员干部挨家挨户走访,一听二问三剖析,经过反复征求意见、询问需求、剖析问题和讨论考察,决定由村两委牵头成立徐岗棉织品有限公司,将全村多名布艺人才集中起来,让家庭式手工织布走向产业化、规模化。在村两委的号召下,党员群众一呼百应。“老手工艺人慷慨授艺,指导回乡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、就近务工青年等学习传统织布技术;年轻党员主动请缨,通过网络直播销售床单;爱时尚懂潮流的年轻人,还把制作床单的下脚料加工成头饰、耳坠、背包等作为礼品赠送,经多方努力,‘徐岗粗布’逐渐走俏网络,村民足不出户每天就可以带来近百元的收入,村集体经济收入也节节攀升。”小徐岗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主任王海新兴奋地说。今年来,武陟县始终将乡土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的“金种子”,带领群众致富的“领头雁”,通过发掘现有乡土人才资源,将“土专家”“田秀才”种植养殖能手、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骨干、回乡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、外出务工青年等人才集聚起来,依托各乡镇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、农业公司等组织,采用“支部+企业”“支部+合作社+农户”“支部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的产业党建模式,打造了涵香大米、徐岗粗布、黄河土鸭等“陟选好物”,培育壮大了乡村产业,推动形成了“一村一品”“一村多品”的产业振兴格局。(郭三妮李维瑜)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bachildren.com/ysty/6683.html